[ 費城系列 ]
[ 純慧朗讀 ]
My Piccolo Teacher Kazuo Tokito
——————————————————————————————————————
因為收到讀者來信問到長短笛的問題,所以簡單在這裡說明一下,以利朋友們順利讀懂此文:短笛是長笛的家族樂器之一,也是長笛家族樂器中最小,但音域最高的一員。它的長度約僅C調長笛(也就是大家認識的長笛)的一半,但是實際音高卻要比樂譜上所看到的高八度。修習長笛的學生多能演奏短笛,但未必有機會專門上短笛課。交響樂團演出曲目若需要短笛時,短笛演奏家大多會坐在長笛家族的最右邊(面對觀眾方向)。
——————————————————————————————————————
在<費城系列之七 天普大學波爾音樂院及其「獨立學習」課程>一文中我曾細述由於學校提供學生修習〝Independent Study〞這門建築在自由意志之上的課程,使得我能夠遂行與費城交響樂團(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的短笛演奏家時任和夫先生求教的心願。該文亦曾言及因為時任老師鮮少出現在校園,我必需於每周六的早上或下午搭PATCO,也就是往返於費城及紐澤西州的鐵道系統至老師位於紐澤西城郊的家中上課。最初我以為老師是礙於交響樂團的排練及演出行程繁忙,是故避免舟車勞頓而讓學生到自己家裡。然上過幾次課後我才瞭解時任老師學富五車,談音論樂之時擅於旁徵左引,因此唯有讓向學之人至其琴房,方能在傳道授業之際隨時從書架上或CD櫃裡取出其欲詳細解說甚或相互參照的文本讓課堂淋漓盡致。出於對老師熱情洋溢、多元豐富演奏方式的著迷,即使我在費城的求學旅程因多了這門課倍加辛苦,卻也由於常能豐沛不絕的汲取新知而感愉悅滿足。
時任老師生於二次世界大戰無條件舉降後的日本,由於其原鄉為遠離政治是非本島的北海道札幌,年少時的老師得以在小康家庭的栽培下自由自在的學習鋼琴以及長笛。高中時期,也就是日本政經開始復甦並且大量外輸留學生至歐美學習的年代,時任老師在其高中長笛教師的鼓勵下遠赴密西根州著名的特洛肯藝術中學(Interlochen Arts Academy)參加夏令營。這次的漂洋過海改變了老師的人生,因為老師在為期兩個月的夏令營過後毅然決定留在美國追尋他的音樂夢。從特洛肯中學、歐柏林音樂院(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一路到印第安那大學音樂研究所(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老師再次回到日本國土時已是一位經過溫哥華交響樂團(Vancouver Symphony Orchestra)、溫哥華廣播小交響樂團(CBC Chamber Orchestra of Vancouver)等職業樂團洗禮,並穩坐費城交響樂團短笛演奏家之位的國際級音樂家了。2012年9月我曾赴日參加東京Powell樂器公司定期為時任老師舉辦的大師班,席間聽聞一位熟諳日本音樂圈的前輩訴說他們是如何的敬重時任老師,除了因為他服務於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外,更由於他教授學生的態度誠懇認真,每年都有學子受到他的啟發而在音樂路上決志努力。他們認為時任和夫先生是他們的寶藏,亦是他們的驕傲。
雖然我在天普大學求學期間是費城交響樂團長笛副首席David Cramer班上的學生,與時任老師也只在短笛課相見,然在時任老師近幾年的學生裡,我應該是最能夠親身感知老師同時在演奏及教學上孜矻努力的人。由於老師明白我在費城求學的時光精緻淺短,求知若渴之心卻無盡深長,是故他經常是不論學校表定鐘點的安排我於他前後沒有其他行程的時段上課,讓我可以在較寬裕的時空裡痛快的學習。在短笛的發展史上,即使先有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為其寫協奏曲(Piccolo Concerto),後有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將其帶入交響曲的殿堂,但這長笛家族樂器中最小巧可愛的一員卻要到二十世紀方得作曲家們的青睞而開始有較多的專屬曲目可表現它高亢清透的嗓音。源此,世界上許多短笛家皆有改編(rearrange)古代作品使其可被短笛演奏的能力,時任老師也不例外。學問淵博加上在印第安那大學求學時受過作曲訓練,老師對於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巴哈家族等巴洛克時代的作品均自行依照其和聲行進、樂句型態、歷史源流標示各式的斷句(Articulation)和表情記號(Dynamic)給短笛演奏。令我由衷欽佩的是老師每個細節的處理都具可被清晰解釋說明的因果邏輯,絕非依靠個人情感隨意標註。我經常認為只要單純「讀」時任老師親自以打譜軟體編撰的樂譜,便可知其詮釋樂曲的方向與思路。在老師系統性的指導下,我在短笛課堂上修習過的曲目都存有極清楚的演奏標示(Performance Notes),而這般的思維態度也是影響我至今為自己的教學立下明確進程及目標的緣由所在。
時任和夫老師的笛聲一如他年少為了音樂夢離鄉背井的昂然心志,濃烈而熱情、渾厚而飽滿。縱使因樂器屬性在交響樂團或室內樂作品中始終處於最高音域,但其對和聲組成的了然於心讓聽者永遠可以耳聞其支撐高音的泛音聲響以及其與各類樂器通力合作的強大邏輯。並且,這樣面面兼顧的演奏方式也啟迪了許多後生晚輩,例如任職於美國音樂圈人稱「明日之星」(Raising Star)的克里夫蘭交響樂團(The Cleveland Orchestra)的Mary Kay Fink即是因為讀研究所時聽見費城交響樂團演出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芭蕾音樂<達芙妮絲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e)中的兩小節短笛獨奏而走上職業短笛演奏家之路。她在一次專訪中言明原本排斥短笛音色的自己是從彼時起驚覺原來短笛之音可以如此動人美麗。時任老師曾對我說音樂是他人生之鏡,在持笛拂吹的剎那間即展現了他生命經過的花開花落、悲歡離合。我極其感激在音樂旅程中曾有這樣一位值得尊敬的師者相伴。老師用靈魂演繹的旋律,至今仍共鳴我心。
即使還未到盡頭,有些人事時物有些歲月時光卻已永生難忘。譬如在時任老師家空間有限的琴房從天光吹到日暮的下午;譬如老師無私藏的從黃昏夕照的木質書櫃中抽出一本本曾經青春無限的藏譜;譬如荏苒漂泊的光陰注入在老師笛音中款款深深的摯情;又譬如每次離開費城回台灣前老師口中幽淡的「純慧保重!」
吾人今生有師如此,何其有幸哉!
此文完成於2013年4月23日台北蟲鳴鳥叫的清晨6:32分
文字版權所有,友善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後記:
這段影片是文中提及克里夫蘭交響樂團短笛演奏家 Mary Kay Fink的訪談,歡迎點閱觀看,而訪談中所提及時任老師感動她的兩小節是Daphnis et Chloe Suite No2 Square 159處的短笛solo,樂譜可在IMSLP樂譜線上系統免費取得:
http://www.cleveland.com/arts/index.ssf/2008/11/cleveland_orchestras_mary_kay.html
今天朗讀功能所使用的音樂是時任和夫老師(kazuo Tokito)所演奏之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f小調奏鳴曲,聽者可在iTune上購得。
The music I adopted in this article is Georg Philipp Telemann ‘s Sonata in f minor performed by piccoloist of Philadelphia Orchestra kazuo Tokito. All the audio and video data applied in this blog are exclusively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music and art, by no means do I use them for any kind of commercial intention. If there is an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me via email: fluteliza@gmail.com , and the improper content will be removed immedi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