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階夜色,小扇流螢~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與他的《仲夏夜夢》

導聆曲目:《仲夏夜夢序曲》與《仲夏夜夢劇樂》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Ein SommernachtstraumOvertureOp.211826Incidental MusicOp.611843 

———————————————————————————————————–
此為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下午2:00-5:00純慧於台北愛樂暨梅哲文化館舉辦之音樂沙龍的簡短紀錄文,純慧的音樂沙龍是純慧以鋼琴、Apple TV投影、柏林愛樂Digital-Concert-Hall同步為愛樂朋友們講述好樂的古典音樂導聆講座,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報名參加,謝謝!
————————————————————————————————————

孟德爾頌是西洋音樂史上最多才多藝的作曲家。得自家庭的培育、雙親的支持、師長的提攜,以及自身的努力,他的一生平穩順遂、知足幸福。厚實的音樂功底加上深刻的文學涵養使其在創作領域外,還能眼光長遠、見解獨到的復興巴哈(J.S.Bach,1685-1750)、重釋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推舉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無分時代遠近將深具價值的音樂藉由精準的詮述留存人間。而今日聞名世界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 Orchester)與萊比錫音樂院(HMT Leipzig)之建立和創辦更是緣自孟德爾頌勉力播種、辛勤耕耘的成果。他對生命以及音樂的態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富而好禮世家子弟的完美典型。在繁花盛開、萬星綴夜的浪漫時期,這位志道、據德、依仁、遊藝的翩翩君子為後代所植下的是多元且豐富的蘊藏與貢獻。

孟德爾頌的祖父摩西(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白手起家,由易北河畔的小城德紹(德紹西元2007年與另一城市羅斯勞合併而稱Dessau-Roßlau)風塵僕僕前往當時普魯士的首都柏林打天下。對身流猶太血液的摩西而言,生存並非易事,除了進出柏林需與牛豬同道外,謀生也困難重重。當時的猶太人不可從事製造業、嚴禁擔任軍公教職、不准擁私產私土、也難與德國人一同就學。此外還要繳交各項名目巧立、壓榨剝削的保護費、曆法金等等,社會地位之低下與待遇之不公可見一斑。是故,摩西.孟德爾頌抵達柏林後奮發苦讀、勤勉工作,一路從家庭教師、記帳科員攀升成為啟蒙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暨思想家,他1767年出版之師法柏拉圖靈魂不朽信念的《費頓》(Phädon)一書名聞遐邇,使其獲得「日耳曼蘇格拉底」(the German Socrates)的美譽,也為孟德爾頌家族後世顯榮立下堅實根基。

亞伯拉罕.孟德爾頌(Abraham Mendelssohn,1776-1835)在父親的建樹基礎上一躍而成傑出的銀行家,他與作曲家孟德爾頌的母親莉亞(Lea Salomon,1777-1842)相識相戀於花都巴黎,莉亞出身富裕的珠寶商之家,品味超凡而通曉音律。兩人婚後即搬遷至漢堡定居,因經商有道而累積巨富。不過這般平穩優適的生活卻為拿破崙對抗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攪亂,迫使亞伯拉罕舉家遷往柏林營生。此外,為了預防猶太身分可能為孩子們人生路程所造成的隱憂,亞伯拉罕遵從其大舅子雅各(Jakob Lewin Salomon)的建議,把猶太姓氏「孟德爾頌」後冠以「巴托迪」(Bartholdy)的德國姓,以求淡化家族的猶太色彩。然而亞伯拉罕的孩子們對於以雙性見世不以為然,作曲家孟德爾頌亦曾幾度違背父意而與亞伯拉罕抗辯爭執。

亞伯拉罕位於柏林的豪邸—萊比錫街3號—是作曲家孟德爾頌的成長之地,亦是許多政商名流薈萃聚集之所。即使當時猶太孩童無法就讀公立學校,孟德爾頌仍因著優渥的環境在家中接受父母為其安排的密集課程。他在各方名師的指導下學習多國語言,接受音樂教育,並修習繪畫、馬術、舞蹈與游泳…等各項才藝。在他眾多的音樂教師當中,對他影響至深至遠的是自學成名的音樂家柴爾特 (Carl Friedrich Zelter,1758-1832)。 柴爾特為石匠之子,因在工程中受傷無法繼承家業而轉學音樂。此人看似粗枝大葉、滿口穢言,實則學富五車、經綸滿腹。時常不拘小節著工人衣裳穿梭於名家如黑格爾(G.Hegel,1770-1831)、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以及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之間,並擔任當時舉足輕重的柏林歌唱學校(Berlin Singakademie)校長一職。西元1821年,柴爾特攜年僅13歲的孟德爾頌至威瑪(Weimar)面會73歲的歌德,大詩人對少年的才華既驚又喜、既豔又羨,由是二人建立起了一段相隔甲子的忘年之交。

自巴哈(J.S.Bach,1685-1750)離世後,他的大型創作幾為人淡忘,一方面導因於手稿的散佚;一方面則是源自無人可適切處理實際演出時對位、和聲,以及繁複合唱與獨唱樂段的編排。據說孟德爾頌的外婆貝拉(Bella Salomon,1749-1824)由於曾受教於巴哈長子門下(W.F.Bach,1710-1784),加之她欲於1823年的耶誕節給習樂的外孫驚喜,因此貝拉恩威兼施、軟硬並濟的向柴爾特索得了《馬太受難曲》(St.Matthew Passion BWV244)的手稿。興奮雀躍得到大禮的孟德爾頌於是在己身的鑽研分析後,與歌唱家好友德弗林(Eduard Devrient,1801-1877)會同姊妹與其他玩伴們於1827年冬日開始在豪邸的畫室進行排練。這個排練原只是孟德爾頌家習以為常的家庭音樂沙龍性質,但其成果之不凡讓孟德爾頌與德弗林鼓足勇氣前往爭取老師柴爾特對於公開復興巴哈受難曲的支持。原本遲疑猶豫的柴爾特在學生的熱情勸說以及親眼見識排練實況後全力支援年輕人的創意。最後這部龐大作品在孟德爾頌家族負擔音樂廳場租以及採用為「清寒女子縫紉學校」募款之慈善義演名目下於1829年3月11日華麗登台,這也是巴哈過世後此作首次見世。其熱門程度由一千多人無票入場以及緊接安排的加演場次便可得知。而主導這場盛宴的是一位年方弱冠的猶太音樂家。

 

《 後半文章已隱藏 》

《 完整文章預計於2017年秋冬以書籍形式出版,敬請期待 》

 

 

純慧今日選用導聆的錄音錄影如下:

  1. 小澤征爾(Seiji Ozawa,1935-)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壇格塢音樂節合唱團(Tanglewood Festival Chorus)與歌唱家凱瑟琳.芭爾特(Kathleen Battle,1948-)、佛雷德里卡.馮.史傑(Frederica von Stade,1945-)合作的版本。聽者可於佳佳唱片中華店古典部購得。CD編號:GH439 897-2。
  1. 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BerlinerPhilharmoniker)與歌唱家德柏拉.約克(Deborah York,1964-)、史特拉.杜費克賽斯(Stella Doufexis,1968-)等合作的版本。聽者可於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Digital Concert Hall)購得。
歡樂的週日沙龍,感謝許多愛樂朋友們共襄盛舉。真心感謝馬啟超醫師所提供的音樂沙龍現場照片,紀錄了這個歡樂不斷的溫馨午後。
歡樂的週日沙龍,感謝許多愛樂朋友們共襄盛舉。真心感謝馬啟超醫師所提供的音樂沙龍現場照片,紀錄了這個歡樂不斷的溫馨午後。
我們正欣賞西洋音樂史上為孟德爾頌所提升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精彩演出。
我們正欣賞西洋音樂史上為孟德爾頌所提升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精彩演出。
仲夏夜之夢故事中的驢頭,純慧以布偶加深大家的印象以及聆聽的趣味。
仲夏夜之夢故事中的驢頭,純慧以布偶加深大家的印象以及聆聽的趣味。
音樂沙龍前一週沙龍團隊們實際探勘場地以及試音。
音樂沙龍前一週沙龍團隊們實際探勘場地以及試音。
7月27日純慧音樂沙龍的地點--台北愛樂梅哲文化館。
7月27日純慧音樂沙龍的地點–台北愛樂梅哲文化館。
純慧所使用的總譜以及錄音。
純慧所使用的總譜以及錄音。

參與討論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