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西里島,許多朋友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並不是19世紀初期的歌劇作曲家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而是自古即今噴發不斷的埃特納火山Etna,以及既令人著迷又令人髮指的世界級幫派─黑手黨Cosa Nostra/Mafia!的確,這座位於亞平寧半島西南面,傲視地中海的島嶼由於天然地勢特殊,外加資本制度漏洞,日積月累產生了迥異於義大利其它地域的景觀與文化,也成為遊訪南義的旅人們必定想親身體驗的地方。

從西元前8世紀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登島以來,西西里島歷經阿拉伯人、諾曼人、神聖羅馬帝國、甚至拿破崙的輪番統治,難以把握自身主權。而在諸多政權爭奪的過程裡,最腥風血雨、恐怖狂暴的,莫過西元1282年發生於巴勒摩Palermo的「西西里晚禱」事件Vespri Siciliani。當時,西西里居民為了抵抗法國安茹王朝查理一世國王Charles I of Anjou鬆散無紀、欺壓島民的爛政,在1282330日復活節星期一的近晚禱時分(指夜間點燈的時刻或晚上6點)擦槍走火出對法國人大規模的屠殺,朝夕之間血染西西里,阿拉貢王國Reino de Aragón趁虛而入,再次掀起另一波殖民權的你爭我奪。

鑒於這起血腥屠殺濃烈的戲劇性,數百年來不少文學書寫、繪畫作品、音樂創作都將之視為發展描繪的題材,其中最有名的,除了畫家哈耶茲Francesco Hayez1791-1882廣為人知的幾幅紀實外,就是承繼貝里尼音韻養分的威爾第1855年在巴黎和帕爾瑪兩地上演的歌劇西西里晚禱I vespri siciliani。撰寫這部劇本的法國劇作家斯科里布Eugène Scribe1791-1861與杜瓦里耶Charles Duveyrier1803-1866原本是為威爾第的前輩—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1838年的歌劇《阿爾巴公爵》Le duc d’Albe備置劇本唱詞,未料董尼采第的作品流產,直至17年後同一劇本才因緣際會被擅長刻畫歷史題材的威爾第搬上舞台。

若與威爾多部名滿天下的鉅著相比,西西里晚禱》的作品名氣的確遠遠不及《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阿伊達》…之聲威赫赫,但這部歌劇對歌劇女神卡拉絲Maria Callas1923-1977的事業進程而言,卻有著非凡的指標性意義。西元1950年,已經唱遍義大利中小型劇院的卡拉絲一直企盼自己能有緣份唱進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無奈斯卡拉歌劇院當時的權勢角力對於實力必然威脅前輩的卡拉絲不利,故而她遲遲等不到問鼎高山的契機。幸好,卡拉絲堅強的唱功終究為她帶來好運。1951年,卡拉絲在著名的「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以極富戲劇性的表現演繹多場《西西里晚禱》後,斯卡拉歌劇院的經理人親自將合約送至後台,促成了195112月,28歲卡拉絲高歌斯卡拉的心願。當然,該場演出也同時為歌劇歷史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精彩時代。請各位聆賞,卡拉絲演唱西西里晚禱》當中的名篇<謝謝你,親愛的朋友>Mercèdilette amiche的絢美華麗,她音色裡的彈性與輕盈,真的是無人能及!


承接上述,由於歌劇西西里晚禱》最初的首演地是在巴黎,雖然往後的演出版本以義大利文版居多,但法語的版本仍受到許多樂迷的喜愛,因此也請各位欣賞名曲<謝謝你,親愛的朋友>之法文版—美國女高音芮妮弗萊明Renée Fleming1959-的詮釋,她的歌聲裡蘊藏高貴的氣質,是當代功底扎實、用功自愛的女高音之一。


貝里尼出生卡塔尼亞的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在教會專職的管風琴演奏家,儘管家境稱不上闊綽富裕,卻給了貝里尼相當穩定的學習環境。與許多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朋友相同,貝里尼的童年主要是跟著祖父度過。在祖父的鼓勵及調教下,據傳貝里尼4歲即能作曲,7歲開始為教會創作詩歌,換言之,貝里尼自幼即具備深厚的創作功底。正因如此,他17歲赴那不勒斯讀音樂院時,其實不太需要老師指導,而他長年在聖卡洛歌劇院(Teatro di San Carlo)聆賞歌劇的結果,更促他無師自通寫作歌劇的技法。該時,貝里尼學校裡的主要導師津加耶利(Niccolò Antonio Zingarelli,1752-1831)知曉貝里尼天賦可貴、獨缺機會,於是在1825年貝里尼畢業前夕,給了貝里尼創作生命中第一部歌劇《阿戴森與薩維尼》(Adelson e Salvini)的任務。這部歌劇今日已經鮮少被全本演出,但其中的名篇<在烏雲過後>(Dopo l’oscuro nembo)依舊是音樂會上的常客,也是日後貝里尼刻劃《夢遊女喔!我不相信花竟轉瞬凋零》(Ah! non credea mirarti)的基底,請聽,有著厚暖絲絨般音色的美國女中音喬伊斯迪多納托(Joyce DiDonato,1969-)的詮釋:


大貝里尼4歲,義大利貝加莫山城出生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董尼采第1838年北拓巴黎市場後,1840年即為巴黎產出著名的法語歌劇《聯隊之花》La fille du régiment。這部講述孤女瑪麗與青年東尼奧戀情的劇碼喜感十足,其中東尼奧的飆高音名曲<啊!親愛的朋友,這是值得歡慶的一日!>Ah! mes amisquel jour de fête更是歌樂市場津津樂道的名篇。1973年歌王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1935-2007藉此曲奪得「高音C之王」的美譽,讓他的事業從此平步青雲。而在當代歌者中,祕魯國寶級歌唱家胡安佛列茲Juan Diego Flórez1973-亦為箇中翹楚,20072月他曾經以此曲打破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維持74年歌劇中不可安可的成規,義大利聽眾們對佛列茲歌藝的肯定也使原本就實力堅強的他一躍而成歌劇界炙手可熱的明星。請大家欣賞,佛列茲20143月在倫敦皇家歌劇院現場的可愛和精彩!


1950年代是卡拉絲嗓音的全盛期,而她與義大利知名導演暨製作人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1906-1976在此期間連續為斯卡拉歌劇院打造的幾部歌劇亦成為後代歌劇製作的模範。其中,貝里尼的《夢遊女》在維斯康堤據本芭蕾舞劇的概念下(別忘了,歌劇《夢遊女》的劇本本來就是從法國芭蕾舞劇而來!),將卡拉絲形塑為一名優雅的芭蕾舞伶,這樣的作法不僅襯托了卡拉絲在美聲唱法Bel Canto裡專擅的柔軟與輕盈,更盡訴了貝里尼聲線如天鵝游水般的美麗。當年,斯卡拉歌劇院曾經為了新興製作的《夢遊女》尋覓指揮,在多方考量的過程中幸得卡拉絲慧耳,偶然於廣播裡聽見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處理音樂之細緻而成就菁英合作的可能。請回味,1955年斯卡拉歌劇院黃金般的聲響,儘管該時錄音設備不如今日,卡拉絲從靈魂謳歌的心曲,依舊若銀鈴清脆感動人心。


和前輩羅西尼相同,貝里尼1831年藉歌劇《諾瑪》、《夢遊女》於米蘭飲譽國際後,便移居當時願意支付劇作家更優渥酬勞的巴黎發展,除在劇場盡灑長才外,亦受邀為沙龍裡的常客,與蕭邦同是法國藝文界炙手可熱的紅人。緣此,貝里尼定居花都不久,就著手替巴黎義大利劇院創作新劇─《清教徒》I Puritani

《清教徒》據本17世紀中葉英國舊派「騎士黨」與清教「圓顱黨」之爭,這場延續數年的內戰涵蓋宗教、政治、經濟…各個層面,兩造勢力輪番消長,皇室平民上下震盪,要到「光榮革命」1688-1689以降清教的地位才逐漸穩固,成為統御英倫的精神指標。在貝里尼的歌劇《清教徒》中,寫劇本的政治詩人佩波利Carlo Pepoli1796-1881著眼故事情節於新舊派兩位年輕人的戀情上,男主角是騎士黨人亞瑟;女主角則是清教徒長官之女埃爾維拉。政經立場矛盾的雙方本來就婚嫁不易,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的婚禮又因亞瑟搭救自己效忠的騎士黨王后無疾而終。誤會亞瑟變心的埃爾維拉於是失魂落魄,瘋瘋癲癲幾近香消玉殞,直至亞瑟再次現身,事情原委方得顯明,有情人也才能互許終生。

這部歌劇1835年初在巴黎義大利劇院首演後觀眾瘋狂叫好!作曲家貝里尼被洶如洪潮的掌聲捧得頭暈目眩,根本數算不出實際的謝幕次數。優異的歌唱家們喜歡他,熱愛義大利歌劇的巴黎樂迷崇拜他,年過而立的貝里尼儼然一顆璀璨明星,順勢將以萬鈞之姿引領歌樂方向。只可惜,該年秋日肅風颯颯,長年健康欠佳的作曲家一病不起,經過數週折磨,貝里尼在923日午后逝世,徒留世人對天才的唏噓不捨!貝里尼的後輩,歌劇天王威爾第曾盛讚:「貝里尼的旋律綿長高妙、前無古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貝里尼在歌劇《清教徒》第二幕裡為失魂新娘埃爾維拉所譜寫的著名唱段<他那溫柔的聲音>(Qui la voce sua soave),遙想聲樂詩人編織音符的緜柔細密。請聽,女高音安娜•奈瑞貝科(Anna Netrebko,1971-)2007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現場演繹:


對這部歌劇有更深興趣的朋友,可繼續聆賞緊接在<他那溫柔的聲音>後的曲子<來啊!親愛的,看那空中朗月!>(Vien,diletto,è in ciel la luna),歌唱家2分13秒倒在樂池裡的表演新穎且具挑戰性:


此外,聲音表情細緻的法國女高音德賽Natalie Dessay1965-對上述套曲的錄音亦值得品味,1316秒開始的連續音階之準確足見其花腔技巧之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