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偕老的戀人

英國詩人白朗寧在詩作〈品味無爭〉最末寫道:「打開我心扉,你會看見上面刻著義大利。我和她是白頭偕老的戀人,過去如此,往後亦然。」這首以拉丁諺語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個人品味無可爭辯」為題的作品表達白朗寧對義大利風土文化無可動搖、從一而終的真情,從田野、月光、城堡、海邊,寫到內心,儘管詩意邏輯跳躍,卻處處流露他視亞平寧半島為此生摯愛的心念。事實上,白朗寧與妻子伊莉莎白皆為維多利亞時期重要文學家,著作擲地有聲,他們不顧世俗眼光從英倫私奔佛羅倫斯的浪漫一直是口耳相傳的佳話,如今佛羅倫斯政府悉心保留的博物館Casa Guidi,正是白朗寧夫妻偕獨子居住的寓所,也是愛詩之人行旅佛羅倫斯必會徘徊之地,白朗寧「英國的義大利詩人」之封號絕不浪得虛名!

與白朗寧的痴狂相比,我對義大利的著迷或許遠不及詩人誓約,但長年耕耘義大利歌劇的真切勤懇,絕對與詩人一樣篤定,而回顧這來時路的腳印,得從留學費城歲月的義大利情懷開始講起……。

美東的義大利風景

由於渴望表演藝術的滋養,費城求學期間租賃的公寓就位在和藝術大道垂直的雲杉街上,方便頻繁品聆費城交響樂團、費城歌劇院以及費城芭蕾的演出。除此之外,我非常喜歡在練完笛後的傍晚時分往西邊走,經過超市,步行至距離住處僅六百多公尺的「聲樂學院」觀摩年輕學子的獨唱會或排練,滿足自幼對劇場藝術的嚮往。「聲樂學院」全名為Academy of Vocal Arts,簡稱AVA,它是1933年熱衷藝術的企業家夫人海倫・康寧・華頓在經濟大蕭條、百廢待舉的艱困時期力挺歌劇的實際行動,但凡通過嚴格試鏡考入學院的學生,都能獲得全額獎學金支持,完成全方位的聲樂訓練,在多元國籍聲樂教師的指導下備妥職業生涯所需的實力,穩紮穩打進入競爭激烈的歌樂市場。天后級的次女高音Joyce DiDonato、帥氣敬業的男高音Stephen Costello、獲獎無數正往上爬升的低男中音André Courville 皆為傑出校友,AVA 不只是全世界最難申請的聲樂學校之一,更是替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儲備人才的搖籃。我雖非聲樂主修,流連穿梭間卻無形沁潤對劇場運作的瞭然,加上親身在樂池裡吹奏歌劇的經驗,當時的我總隱隱覺得這華麗豐富的藝術型態會是我未來傾注心力的道途,只是尚不知是以什麼形式成就而已。

無獨有偶的是,我租屋處的轉角即是費城頗負盛名的義大利餐館La Viola「中提琴」,這間餐廳小有規模,精緻本店對面另增開寬敞氣派的分店,高朋滿座觥籌交錯,晚餐時段更是一位難求!不過多年前,La Viola 還只是一間空間迷你的家庭餐廳,儘管提供道地義式佳餚,替客人點餐外的時間都說著母語義大利文的老闆全家,包括剛移民來的各路親戚,總是給人親切無拘的暖感,彷若回家吃飯一般。對於習慣自煮的我而言,La Viola 的美味可口永遠是偶爾外食的不二選擇。久而久之,老闆和我逐漸熟識,同樣來自南島的熱情性格讓我們很容易話匣子一開就天南地北聊個沒完,等待餐點的時刻只要他有空,必定態度認真的來教我講義大利文、看義大利菜單,「你一定要學義大利文哪!這裡就是小義大利啊!」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叮嚀。的確,自19世紀初葉開始,義大利人大批移居新大陸,就連莫札特的歌劇搭檔達・蓬特亦在此行列中,哥倫比亞大學義大利文系的首位義籍教師、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前身的「紐約義大利劇院」皆與達・蓬特的名字密不可分。除了費城,整個美東,包括我的老師同學在內,義大利裔人口眾多,而老闆不知有心還無意的「期勉」,深埋了我鑽研語言的種子,跟隨孜矻努力春秋遞嬗,緩緩綻放花朵迷人的馨香。

好事多磨的歌劇之旅

2012年夏天,因為任職科技業的先生台北、北京、費城三地飛實在辛勞,我決定放下讀博士的機會回台灣發展,人生有捨才有得,個性合適的婚姻是女人後半生基石,更何況我們19歲就相識,對彼此的瞭解使我相信無論做什麼,另一半都會鼎力支持,我對音樂的願景,也唯有靠他佐助才能完成。

因緣際會,我在2013年5月創辦了「純慧的音樂沙龍」,這個以我名義開設的講座完全體現個人風格,注入我對義大利文化語言的涵養,義大利歌劇想當然耳也成為講座的金字招牌。不少對歌劇藝術心生嚮往,或早有接觸卻希望探究更深細節的樂友總能在這裡覓得他們理想中的歌劇講座。每場沙龍前,我必定結合文學音樂雙專業,投入400個小時以上的精力將唱詞逐字逐句譯出,畢竟唯有移除語言隔閡,歌樂才可能一賞入心,創造零時差的感動!此外,創作背景、演出軼聞、劇院秘辛、版本比較……等各類知識的交錯穿插,亦是引領喜愛歌劇的心靈透過歌樂窺見大時代樣貌的養分,我期盼大家在走進歌劇世界的同時,也能提升審視歐美,甚至世界歷史變遷的眼光和視野。我經常在現場沙龍或線上沙龍結束的當下,收到愛樂朋友們直呼精彩過癮的迴響,那一方面是對我專注勤懇的肯定,一方面也是歌劇本身迂迴深刻拍打著人心。

正因如此,七年多下來,樂友們紛紛興起想隨我共遊義大利的願望,期待可以在正宗的歌劇院、劇院博物館、作曲家故居,以及其它相關景點現場感受那些我娓娓述說故事的真實氛圍,因為「讀萬卷書」,或說「聽萬首歌」之後的「行萬里路」是將高閣知識內化為生命溫度的真實路徑,親身在劇院與故居現場體驗過的感動往往能沉澱靈魂深處,積累成一生不忘的美好珍藏。

然而,即使擁有諸多歐遊經驗,帶團旅行和自己旅行大相逕庭,自己走闖不怕遇到臨時狀況,自如的語言能力及尚稱年輕的體能也無懼行程與預期分岔,偶爾還樂在突發的經驗或驚奇中!帶團旅遊則不同,路線規劃必須流暢、路程鬆緊必須適當、各種備案必須齊妥……諸如種種促使我們夫妻為了創造精緻行旅,專程在2018寒冬至2019炎夏間連續飛兩趟義大利,利用短居期間把計畫帶大家遊歷的路線拉順,滿懷誠摯將2020年秋天豐盛扎實的歌劇之旅端上桌!無奈,疾厲的新冠病毒迅雷不及掩耳橫掃全球,樂友殷切的旅行願景只得好事多磨,等待雲開月明再擇佳期出發。這也是為何,我決定將自己曾經行旅義大利的歌劇視角先透過文字出版的原因,疫情下的旅遊書寫蘊含回顧、反芻,與省思,它是獻給彼此的療癒之書,更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心靈啟航,書中承載著知識力和聲音力的遠遊,篇篇充滿迎接復甦未來的汩汩能量。

旅遊書寫與翻譯書寫

其實行筆這本歌劇旅遊書的同時,我手邊還在撰寫另一套歌劇翻譯書,換言之,我打算將我細細密密替沙龍講座翻譯過的名劇搭配詳盡導聆逐部出版,讓渴慕歌劇藝術的讀者可以藉由閱讀以及我推薦的錄音版本獨立聽懂一部歌劇,而這份起心動念仍舊是緣於我的丈夫。

先生是工程師,是標準理工科系訓練出身的專業人士,成長過程別說古典音樂,就連基礎的藝術素養都相當匱乏。但令人驚喜的是,原本只是好奇,有一搭沒一搭隨我看歌劇的他多年下來不僅潛移默化成古典劇迷,養成關注劇院動態、樂季劇目、歌唱家行程……的習慣,家中更時時飄揚他主動品聆各類演出的聲響,美樂悠揚取代新聞吵雜,堪稱我最成功的「學生」!某日茶餘飯後,他隨口提及:「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是不想接觸歌劇,而是真的不得其門而入,倘若有好的引導,就像學步的小孩,慢慢的也會自己走!」這句話點醒我嚮往歌樂藝術之人可能遭遇的瓶頸困境,於是講座之外,我開始著手導聆書的出版,目前第一本《威爾第歌劇遊唱詩人導賞與翻譯》已如願問世,往後《茶花女》、《弄臣》……還有其他歌劇作曲家的作品也將陸續推出,相信「旅遊散文+翻譯導賞」的組合,能創造廣博與細膩兼具的聲音視野,讓歌劇之美,在生活裡如影隨形。

這本《樂遊義大利》涵蓋十篇6000至10000字的遊記外加我們實地拍攝的照片,地點從拿坡里一路蜿蜒到米蘭,有些篇章專注一地一作曲家,有些篇章則以地域或作品為主軸,跨越多位作曲家的人生步履。由於並非旅遊導覽手冊,所以即使附錄推薦景點,也不會有教導旅人該如何規劃旅遊路線的指引,實際上我也沒有按照當時旅行路線的前後來寫作,而是挑選值得著墨的主題誌紀,這點讀者從文章間迥異的季節,春夏秋冬輪替更迭便可察覺,「歷史文化」和「生活品味」的傳遞才是此書著眼的核心,依循目錄順序閱讀或依循自己心意跳讀皆賞心悅目。唯因內容豐厚扎實,每篇文末又都附上文章提及名曲的QR Code滿足視聽,所以我建議閱讀每篇時先賞畢通篇圖文再回頭根據小耳機符號聆聽樂曲,如此便能享受透徹理解的趣味,「樂遊」感滿滿!

此外,拿起這本書的你或許也曾經對某些城市擁有獨特回憶,或者是將來想造訪該地的心願,因而我盡可能在每篇文章的尾頁空下一方優雅筆記格,希望讀者能在讀罷文字、聽完樂曲的時刻記下閱讀歷程的意識流,可以是過往回顧,可以是將來願想,這方筆記格是邀請大家和我共同成就一本家中書架上獨一無二、個人專屬歌劇旅遊書的心念,透過回應閱讀的書寫,觀照藝術賜予靈魂的感動。

推動女權不遺餘力的美國歷史學家瑪莉安・比爾德曾意味深長的說:「旅行的真諦遠勝遊覽風景,它是一種生命深處不斷更新自我的永恆體現。」身處世紀大疫的非常時節,這句饒富哲思的名家名言與翻開此書的你共勉,也真心期待來年萬事安好,實現樂遊義大利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