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契子

[ 費城系列 ]

我要開始說一個故事,說一個關於音樂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它關乎一種熱情,一個夢想,與一份執著。在一個人短暫的人生逆旅裡,如此這般的美好事物總是可遇不可求。起於朦昧,聲氣相通是海派作家王安憶對於緣份的註解。我總認為我與費城的緣份即是起於這樣的朦眛之中,因為這個美國東岸的老城向來不在我留學規劃內,然而在往後的歲月裡回望,費城的年月即如烙印般刻在我生命的牆上,並且我可以預知往後的往後,這個老城的氣味與脈動都將與我聲息相通。

去費城唸演奏文憑之前,我在冰天雪地的愛荷華州(Iowa)待了兩年,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是我唸碩士的地方,也是我留學生涯的第一站。因為不是青春年華出國讀書,即使當初一口氣申請上了十四家學校,其中亦不乏位於波士頓,紐約等美國大城的名校,基於成本考量,我最後選擇了生活成本最便宜的愛荷華大學就讀。這其中還有一個我先生與我今日回想都會大笑的原因,就是我們認為愛荷華那樣寒冷的地方,冬日落著無止無盡的白雪,恰恰滿足了南方島民對雪鄉的幻想,加上年少記憶中紅樓夢對白茫世界的美麗描寫,因此既然要遠飛,就要飛到這樣的新奇之地深刻感受一下才行。如此這般的異想,兩個人五件行囊就上路了,即使日後困於大雪中心生無盡的懊悔,兩人也都不敢對對方提起這個最初的決定,只能硬著頭皮把學位唸完。當然愛荷華的故事有另一翻趣味,在此且按下不表,留待後話。

台灣旅美的長笛家何星誼老師在我留美的前兩年正好在愛荷華交響樂團工作 (Orchestra Iowa),因此除了學校的課程外,我還私下跟何老師上個別課。這位優秀的台灣長笛家曾經拜於費城交響樂團長笛副首席David Cramer以及芝加哥交響樂團法藉長笛首席Mathieu Dufour門下學習長笛演奏以及管絃樂法。何老師在那兩年對我的幫助不僅是音樂上的,具體而言,她更是我在天寒地凍北國生活的精神支柱。我經常覺得我們的緣份必是前世註定,才會在離台灣千萬里外的美國中部相遇而結下師生之緣,也是因為有何老師的牽線,我才會在去費城遊玩的旅程中結識後來我在費城的長笛老師David Cramer,一位對我極其疼愛的老師,也是帶我音樂生命轉彎的貴人。

2010年春天的費城之旅是我少數在美國的旅行之一,那個學期我正處於愛荷華大學一堂極難的音樂研究法課程的磨難中,幾乎是天天〝住〞在圖書館,待在琴房練琴的時間少得可憐。融雪的季節是擾人的,不定的氣候,骯髒的道路,以及時不時又來的一場季末大雪與我一篇一篇繳交不完的研究法報告腐蝕著我對音樂的信念。何老師從未對我言明此事,但我想她當時應該意識到了我心靈狀態的極度乾枯,因而在一個昏暗的星期五,同樣是對週末毫無期待的下午,我接到了何老師要我春假去費城玩的電話。「費城」對於當時的我而言,其實只代表了一個比芝加哥舅公家遠,需要坐國內線飛機去的地方。然而因被功課折磨得灰頭土臉,我確實需要出去玩一遭。接著何老師說:「順便,妳去吹給Mr. Cramer聽。」說實話,彼時我對於誰是Mr. Cramer根本不認識,也不是太在乎,打心裡沒對何老師後面這句話認真,坐公車回家的路上只想著要怎樣把報告在春假前胡亂的交差了事,然後狠狠的去東岸吃喝玩樂,至於吹給Mr. Cramer聽,就當是我觀光行程中的一站,對何老師有個交待就行,一切隨興即可,不必認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