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翰林醫師 口述 連純慧 整理

究竟是哪裡受傷

「醫生,我肩膀痛!痛到睡都睡不好!家事也不能做,一動就痛……」一位眉頭深鎖、面容疲倦的中年婦女才踏進診間,人都還沒坐上診療椅,就按著肩膀苦訴自己被疼痛困擾的生活。

「來!妳先坐下來!讓我看看痛的位置在哪裡?」肩膀痛雖是復健科門診天天遇見的病徵,但原因琳瑯滿目,我必須確實掌握疼痛的位置,才能做進一步判斷。

「就這裡啊這裡!轉角的這裡!我痛到連力氣都沒了,動都很難動!」

我一聽,立刻將手掌放上她肩頭確認:「這裡對嗎?」

「對!就是這裡!怎麼會這麼痛啊醫生……最近我朋友邀我跟她一起去重訓、增加肌耐力,我只不過就舉了稍微重一點的啞鈴,想說多鍛鍊不是比較好嗎?現在重訓是潮流、預防骨鬆耶!誰知道就突然這樣了……」我望著滿臉不解的她,心中已有答案,這八成是肩膀部位的「旋轉肌袖肌群」受傷了,這組肌群連著圓球狀的肱骨,負責肩部無數大小活動,無奈肌群本身尺寸不大不說,最上方負責外展上臂的「棘上肌」更是嬌小。老化、骨刺、肌腱鈣化……等慢性因子會日積月累使它受傷外;瞬間的拉扯、急遽提重物,甚至摔跌等急性因素更易對它造成傷害。倘若急慢性兩者加乘,魔王級的疼痛勢必排山倒海24小時糾纏,病人不舒服的程度用「希望自斷手臂!」來形容絲毫不誇張!這惱人的肩疾別說患者得之色變,醫生也聞之揪心,即使日日診間與它相見,我對他的敬慎依舊不減。

「來,妳好好深呼吸幾次,深呼吸會減低一些痛感。」病患情緒稍稍平息之際,我超音波探頭一下,螢幕顯示的結果證明了我最不願意證明的判斷,這股無可擔負之痛就是來自「旋轉肌袖肌群撕裂傷」,我們復健科醫生常說的RCT—Rotator Cuff Tear.

為什麼是它?

「妳的痛源是來自『旋轉肌袖撕裂傷』。妳看,就是這條『棘上肌』受傷了!」我用筆在解剖圖上點明病灶給她看。

她眼睛眨了眨,疑惑轉頭問我:「它這麼小耶!為什麼是它?」

「就是因為它這麼小,所以是它啊!」我苦笑著回答……。「源自力學「有外就有內、有展就有收、有放就有縮」的定律,對應負責外展之「棘上肌」的肌肉,是管理內收的「胸大肌」與「擴背肌」!妳看!這兩塊天王級肌肉先天坐擁優勢,面積大、力氣足,許多風靡健身的男性會刻意把它們練得壯大有型,無論穿衣或脫衣皆好看養眼!可是正因如此,與之拮抗,就是與之執行相反動作的「棘上肌」就變成了大家族裡的小媳婦,總是在和比自己強大數倍的力量抗衡,辛苦難為可想而知!」

「可是這樣不是更要練強一點嗎?像我是職業婦女,自己有工作有收入,婆家不會看不起!」大概是我小媳婦的譬喻不小心戳中女性難為的點,眼前的患者不由自主以自己在家中的立場回應。

「嗯,鍛鍊是一定要的,但不知道妳有沒有在鍛鍊當下將專注力好好放在身體上呢?慢性的傷害多與年齡、退化、使用過度有關,至於急性的傷害,則往往跟動作上的『離心收縮』有關。」

「那是什麼?聽起來好複雜!」說著她又撫觸自己的患部,反覆嘟噥疼痛起來……。

舉放相隨的「離心收縮」

「妳舉啞鈴的時候有做這個動作吧!」我用自己的右臂示範給她看。「上舉是向心,放下是離心,妳就想,要把啞鈴靠向心臟的時候是向心,要將啞鈴離開心臟的時候是離心,這樣懂嗎?」

「懂!」儘管依舊皺著眉頭,語氣聽起來卻平和許多。

「那麼,最容易導致受傷的時刻,是在放下來離心的瞬間。妳上舉要多快多慢都隨妳,但下放的動作千千萬萬要慢、要專心,如果離心想心事,肌腱的傷害就即刻上身!這幾年大家瘋健身,可是不明就裡一味追求重量或貪快的結果,往往得不償失,一秒的傷一個月都未必好得了!還有,每個動作對應的肌肉不同,所以不應該要求每個部位的肌肉承擔相同的重量,對大塊肌肉輕而易舉的事,對小塊肌肉而言可能是千斤壓頂,關於這點一定要謹慎!另外,每個人每天的狀況也不同,不可以疲倦的時候還要求自己要運動到平時的量,我們運動適度才能達到保養效果,持之以恆是重點,不要天天逼自己衝終點!」

「唉!我那天就是一邊運動一邊在想家裡煩心的事,一個閃神啦……唉!」我仔細紀錄病因

並依病患年紀、生活模式制訂療程後,叮囑她好好休息,這段療傷時日若想保持肌肉量,可藉某些溫和的下肢運動替代。畢竟「旋轉肌袖撕裂傷」修復需要一段時間,外在的治療與內在的心情必須兼顧才容易邁向復原之路,也才不易復發,醫生輔佐外,病人自主治療的意願佔了相當比重,最終治療結果如何,尚需要雙方合力達成。

但願這診間行醫的紀聞,給正在受此傷困擾的朋友們些許助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