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連純慧

如果說蕭邦是琴鍵上的詩人,貝里尼就是聲樂上的詩人,這兩位在19世紀巴黎沙龍裡相識、相惜的音樂家,一位來自波蘭;一位來自南義,有著相似的離鄉情懷,也有著相同的浪漫幽思;為器樂歌樂另闢新途,亦為自身樹立超高辨識度。

義大利歌劇史上,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堪稱美聲唱法(bel canto)第一人,他的旋律質樸明晰,同時兼備婉約淋漓綿延無盡,替世世代代歌者豎立體能和嗓音的試金石,技巧超群者樂於挑戰,技巧不足者聞聲喪膽。這位外貌俊美的音樂人出生西西里卡塔尼亞聖樂世家,祖父及父親都在當地教會擔任管風琴師,他18歲進入那不勒斯音樂院接受專業訓練,是歌劇作曲家津加雷利(Niccolò Antonio Zingarelli)的得意門生。源自上天獨寵,貝里尼學生時期即因歌劇習作《阿代爾松與薩爾維娜》(Adelson e Salvini)吸引商業嗅覺敏銳之經紀人巴爾巴亞(Domenico Barbaia)青睞,將年僅20出頭的青年人推進競爭激烈的歌劇市場,作品紅遍歐洲美洲,是英雄出少年的不二典型。

由於前輩羅西尼積極網羅人才,貝里尼在歌劇《諾瑪》、《夢遊女》於北義文藝重鎮-米蘭-飲譽國際後,便移居當時願意支付劇作家更優渥酬勞的巴黎發展,除在劇場盡灑長才外,亦受邀成為名流政要穿梭往來沙龍裡的常客,與蕭邦同是法國藝文界炙手可熱的紅人。緣此,貝里尼定居花都不久,就著手替巴黎義大利劇院創作新劇─《清教徒》(I Puritani)。

《清教徒》據本17世紀中葉英國舊派「騎士黨」與新教,即清教「圓顱黨」之爭,這場延續數年的內戰涵蓋宗教、政治、經濟…各個層面,兩造勢力輪番消長,皇室平民上下震盪,要到「光榮革命」(1688-1689)以降清教的地位才漸穩固,成為統御英倫的精神指標。在貝里尼的歌劇《清教徒》中,寫劇本的詩人佩波利(Carlo Pepoli)著眼故事情節於新、舊派兩位年輕人的戀情上,男主角是騎士黨人亞瑟;女主角則是清教徒長官之女埃爾維拉。原本政經立場矛盾的雙方婚嫁不易,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的婚禮又因亞瑟搭救自己效忠的騎士黨王后無疾而終。誤會亞瑟變心的埃爾維拉於是落魄失魂,瘋瘋癲癲幾近香消玉殞,直至亞瑟再次現身,事情的原委方得顯明,有情人也才能互許終生。

這部歌劇1835年初在巴黎義大利劇院首演後觀眾瘋狂叫好!貝里尼被洶如洪潮的掌聲捧得頭暈目眩,根本數算不出實際的謝幕次數。優異的歌唱家們喜歡他,熱愛義大利歌劇的巴黎樂迷崇拜他,年過而立的貝里尼儼然一顆璀璨耀昇的明星,順勢將以萬鈞之姿引領歌樂方向。只可惜,該年秋日肅風颯颯,長年健康欠佳的作曲家一病不起,經過數週折磨,貝里尼在9月23日午后逝世,徒留世人對天才的唏噓不捨!

貝里尼的後輩,歌劇天王威爾第曾感慨:「貝里尼的旋律綿長高妙、前無古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貝里尼在歌劇《清教徒》第二幕裡為失魂新娘埃爾維拉所譜寫的著名唱段〈他那溫柔的聲音〉(Qui la voce sua soave),見識聲樂詩人編織音符的緜柔細密。

  • 女高音安娜•奈貝瑞科(Anna Netrebko)2007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現場演繹,影片鏈結如下:
  • 對這部歌劇有更深興趣的朋友,可繼續聆賞緊接在〈他那溫柔的聲音〉後的曲子〈來啊!親愛的,看那空中朗月!〉(Vien,diletto,è in ciel la luna),歌唱家2分13秒倒在樂池裡的表演新穎且具挑戰性:
  • 此外,聲音表情細緻的法國女高音德賽(Natalie Dessay)對上述套曲的錄音亦值得品味,13分16秒開始的連續音階之準確足見其花腔技巧之堅實:
  • 純慧的音樂沙龍喜於分享古典音樂與生活生命的動人連結。2019年12月14日星期六下午2-5點我們將在天下文化93巷人文空間與愛樂朋友們分享「長夜幽光~貝里尼與他的鑽石歌劇《諾瑪》」,本場次年滿12歲即可報名,報名鏈結如下,歡迎大家共襄盛舉,一起聆賞南方之子胸臆裡的浪漫摯情!謝謝!
    https://fluteliza.pse.is/K35SK
  • 歡迎加入純慧的音樂沙龍Line@粉絲專頁,便於樂讀純慧老師不定時發佈的優質文章,或是得到純慧的音樂沙龍活動資訊。請用手機按“加入好友”按鈕,謝謝!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