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意志的鐵漢柔情〜 布魯赫(Max Bruch,1838-1920)與他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導聆曲目:《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1 in G Minor,Op.26

—————————————————————————————————————————-
此為2016年8月20日星期六下午2:00-5:00於天下文化–93巷人文空間舉辦之音樂沙龍的紀錄文分享。純慧的音樂沙龍是純慧為愛樂朋友們講述好樂的古典音樂推廣及導聆講座,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謝謝!
—————————————————————————————————————————-

初心

布魯赫1838年1月6日生於浪漫時期的北德,因為性格篤實低調,和光芒四射的布拉姆斯同時代,加之非猶太人卻運用猶太民謠入樂惹希特勒不喜,因此在音樂史裡往往難見其蹤跡,直至近年才為樂迷漸漸探掘。他旋律綻美、色彩斑斕,是一下筆就讓人傾心的作曲家,步履所及更滿烙大師腳印。2016夏末,純慧在前人稀罕的史料中、書信的往返裡,勾勒布魯赫沉穩蘊藉的人生,期盼與沙龍朋友們在悠悠款款的琴音裡,聽見深埋已久的摯情。

革命與戰爭波瀾起伏的浪漫德意志

18世紀末風起雲湧,1789年法國吹響革命號角未及10載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即大權在握,威逼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約926-1806)弗朗茨二世皇帝(Franz II,1768-1835)終結有名無實之寥落薪火,並強押普魯士(Königreich Preußen)割地賠款,儼然歐陸一世梟雄。普魯士記取雪恨、勵精更始,在首相施泰因男爵(Baron vom Stein,1757-1831)的文治與軍統沙恩霍斯特(Gerhard von Scharnhorst,1755-1813)的武功下革新變舊、整裝蓄勢,1813年聯合俄奧於萊比錫重挫法軍,緊接著1815年又締結英荷在滑鐵盧殲掃拿破崙,生聚教訓使其躍昇歐洲強國之列,亦奠定日後以純粹德語民族統一家國的基礎。然亂世盤整困難艱鉅,1848年力主自由民主的浪潮再次席捲諸國,德意志之三月革命(Märzrevolution)雖促使普魯士相對開明的威廉四世國王(Friedrich Wilhelm IV,1795-1861)應允「法蘭克福議會」(Frankfurter Nationalversammlung)和「保羅教會憲法」(Paulskirchenverfassung)所勾勒「小德意志」(Kleindeutschland)的願景,但棧戀君權神授的迷思卻使改革夭折、志士出逃,凝聚國族的念想只能棄置溝渠塵泥中。

普魯士放大鏡:
普魯士王國的實權基礎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布蘭登堡世俗選侯(Margrave of Brandenburg,關於神聖羅馬帝國7大選帝侯的細目可參考純慧音樂沙龍部落格《山林川溪,鳥唱蟲鳴〜貝多芬與他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文),1806年拿破崙聲勢蒸騰,滅絕神聖羅馬帝國後旋即大敗參與反法聯盟的普魯士,迫使普魯士割讓大部分波蘭及易北河西邊的土地給法國,賠款更是天文數字。鑑此,普魯士力圖振作,養精蓄銳後1815年在比利時滑鐵盧一舉剿除梟雄餘威,也在戰後的維也納會議(Wiener Kongress)分獲優勢領地,一躍而成德意志邦聯最強國家。到了1848年,法國開啟的革命思潮再度衝擊普魯士,原本由中產階級在法蘭克福保羅教堂所召開的法蘭克福議會有機會以不包含奧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統一德國(包含奧地利的則為「大德意志方案」Großdeutschland)、實行憲法,卻因威廉四世無法接受君主立憲而潰堤,威廉四世甚至怒稱民主賦予他的是「從革命溝渠裡撿來,沾染臭味和煙塵泥土的皇冠!」最後軍隊進入議會終結討論,革命人士亦多逃往美國避險。正是因為此次波瀾的發難主體為手無寸鐵的知識份子,理念藍圖不敵武力鎮壓,所以日後登場的俾斯麥,將不惜以鐵血換取目標完滿。

1862年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受託輔佐威廉一世(威廉四世之弟Wilhelm I,1797-1888)達成一統,平息境內雜音的同時也藉武力奪回丹麥、奧地利與法國邊陲的領土,確保疆域完整性。在俾斯麥的鐵血手腕下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於1871年崛起,是邦聯合璧的重要里程碑。不過,俾斯麥執政後期竭力避免的軍國主義仍在威廉二世(威廉一世之孫Wilhelm II,1859-1941)的手裡失控打滑,擦槍走火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WWI,1914-1918),同盟國慘敗、德意志帝國瓦解,威廉二世亦流亡荷蘭。戰後嚴峻的通膨與失業率急劇發酵,魔頭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便利用亂局強勢出頭,創立極權法西斯的納粹堡壘(Drittes Reich,1933-1945),開啟超過10年的人權文化災難,要至二戰(WWII,1939-1945)終了方步上自伐末途。

歷史放大鏡:
1. 以時間和領導者劃分,歷史上的「德意志帝國」有三。「德意志第一帝國」指的是神聖羅馬
帝國;「第二帝國」則是俾斯麥統一的德國;「第三帝國」歸屬恐怖希特勒。
2. 一般認為希特勒1945年見大勢已去,在蘇聯攻入柏林時飲彈自盡,但其遺體下落成謎,故
又有希特勒未死,藏身南美直至天年的說法,為納粹魔王的一生再添一樁神秘。

浪漫時期(約1820-1900)音樂藝術的發展就是此刻歐洲蜿蜒繁複歷史事件的折射。自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在時代浪頭登高一呼,聲響與形式的藩籬便隨之撼動,原本以德奧為重心的音樂版圖亦向外擴張,19世紀中葉的國民樂派(Nationalism)於焉誕生。因為共主與個體的輪換(如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普魯士王國的出線)、皇權與民權的洗牌(如德國三月革命後欲藉議會施行憲法,還權於民),各個地域伴隨民族主義高漲逐漸對自身文化傳承萌生保衛意識,處在政經邊陲的作曲家們也大量投注民俗素材替母國謳歌。譬如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捷克的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1841-1904)、挪威的葛利格(Edvard Grieg,1843-1907),皆以性格強烈的色彩線條譜繪繁花盛開的熱鬧崢嶸。至於傳統樂都也有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與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分庭抗禮,前者追求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恢弘新穎;後者堅守古典圭臬之方圓規矩。百家爭鳴無可喘息,這片喧囂譁然不息不斷的是排山倒海的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等,萬星綴夜之紛然耳目無暇視聽。然而,主流鼎沸外的北德其實也有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在潮流之巔默默耕耘,他踏實低調、篤定堅忍,認份勤勉的在有限天賦裡鞠心盡力,既銜延古典之優雅,也開拓浪漫的輝煌,此人便是汲取科隆文化養分成長成熟、穩固茁壯的馬克斯‧布魯赫。(科隆濃厚文藝氣息的由來見純慧音樂沙龍部落格《山林川溪,鳥唱蟲鳴〜貝多芬與他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文)

知書達禮通畫曉樂的布魯赫

布魯赫家族可溯源至今日德國西南方的薩爾布呂肯(Saarbrücken)地區,世代都相當優秀,祖先中多有肩負教育義務的牧師、醫生、化學家…等等,屬小康安定的中產階級。作曲家布魯赫的祖父克利斯提安(Christian Bruch,1771-1836)早年在馬爾堡(Marburg)和耶拿(Jena)攻讀神學,畢業後先至貝格查伯恩(Bergzabern)服事,後又抵萊茵邊境布萊薩赫(Breisach)的駐軍營任職。1803年,僅32歲的克利斯提安因行政能力傑出被拔擢為科隆新教區的教長,待人接物之圓融讓他與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也維繫友好情誼,是適任領導統御的出色人才,拿破崙1811年底走訪科隆時還特別召見他。虎父虎子,克利斯提安的長子奧古斯特(August Bruch,1799-1861)先後於馬爾堡及波昂完成法學訓練,轉任科隆警政署副署長前已在柏林高等法院建立名聲。由於受過良好的學院教育,奧古斯特熟黯外語、廣結賢達,兒子布魯赫21歲申請波昂大學前幾乎在家自學,由父親一手調教。奧古斯特任布魯赫接觸各類學科,也隨他四處旅行,期望孩子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過程中能覓得最好的自己。

除擁有菁英群聚的父系家族外,布魯赫母系的淵源亦卓越突出。布魯赫的媽媽薇漢蜜娜(née Wilhelmine Almenräder,1799-1867)出生科隆顯赫的音樂家庭,她的兄長卡爾‧艾門得里德(Carl Almenräder,1786-1846)是著名的巴松管(bassoon)演奏者,也是樂器史上將巴松管結構標準化的重要推手之一,貝多芬曾經在閱覽卡爾關於巴松管改良的文章後向他訂製樂器,可見其觀念手藝之先進。此外,卡爾還在1812年與父親共同創辦「科隆音樂協會」(Cologne Musical Society),對家鄉的藝術環境供獻良多。自幼在樂聲薰陶下成長的薇漢蜜娜是一位女高音,年輕時活躍萊茵歌唱界,婚後相夫教子之餘仍教授合唱,時常改編莫札特《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唐喬望尼》(Don Giovanni,K.527)、《女人皆如此》(Così fan tutte),以及貝多芬唯一歌劇《費黛里奧》(Fidelio)的經典詠嘆讓學員們高歌,是當時非常受歡迎的音樂老師。緣此,布魯赫和妹妹瑪蒂爾德(Mathilde Bruch,1841-1914)從小就沁潤豐沛的音樂氛圍,母親的美感加上父親的條理使兄妹二人濡染品味邏輯,自然而然開展與樂為伍的生命道路。

樂器放大鏡:
在卡爾‧艾門得里德之前,巴松管的吹口管、支管、按鍵、管身內徑尺寸紊亂,沒有標準系統,影響音色和音準的穩定。於是艾門得里德憑藉己身專業和樂評家好友韋伯(Gottfried Weber,1779-1839)的輔助著手該樂器的改革,並在Caecilia期刊上定期發表改良的成果。另要特別說明的是,那個時代的許多樂器演奏者都同時學習音響學(acoustics)和數學,所以會改造樂器並不令人意外。

有趣的是,布魯赫幼年最先嶄露的不是音樂而是繪畫天份,他廣泛臨摹名家畫作,包括聖經、童書、世界歷史在內的元素都是入畫題材,親戚們還為此戲稱布魯赫為〝小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1520),連父母亦認為兒子會朝該領域鑽研。藝術範疇管徑相通,早熟的布魯赫9歲那年在母親生日宴上譜獻樂曲後突然蓬發創作熱切,文學、音樂、繪畫的交互影響使他把對色彩的想像織進旋律裡,萌芽青澀卻單純的曲曲悠揚。該時的布魯赫已能根據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之《奧爾良的姑娘》(Jung Frau von Orleans,即聖女貞德的故事)譜寫歌劇,也專為偶像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冥誕題獻七重奏(Septet in E-Flat Major,Op.Posth,1849),透顯歌樂器樂併行的才華。於是奧古斯特親帶布魯赫拜師好友–波昂的音樂學者拜登史坦(Heinrich Breidenstein,1796-1876)–務予水到渠成的努力切實準確的點睛。

 

《 後半文章已隱藏 》

《 完整文章預計於2017年秋冬以書籍形式出版,敬請期待 》

 

純慧今日推廣/推薦的錄影錄音如下:

錄影﹕
亞美尼亞小提琴家哈查特揚(Sergey Khachatryan,1985-)與指揮家諾賽德(Gianandrea Noseda,1964-)、巴黎管絃樂團(Orchestre de Paris)2014年6月25日於巴黎普萊耶勒音樂廳(Salle Pleyel)之現場錄影。鏈結如下:

錄音﹕
猶太裔小提琴家明茲(Shlomo Mintz,1957-)與指揮家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1980年於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廳(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Hall)之錄音。CD編號﹕DG 477 6349

音樂沙龍中其它輔助導聆的錄音、圖書,與圖片皆為推廣古典音樂及文化藝術使用,絕無任何販售與複製之商業目的,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

E-MAIL:fluteliza@gmail.com

以下照片為姜怡楷先生拍攝,僅供活動紀錄使用。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純慧將立即移除,謝謝。

布魯赫場次的音樂沙龍準備開始囉!我們以最誠摯的心邀請大家共賞好樂。
布魯赫場次的音樂沙龍準備開始囉!我們以最誠摯的心邀請大家共賞好樂。
布魯赫的名字愛樂朋友相對陌生,但只要聽了他的手筆,心立刻被吸引過去,這就是聲響的魅力,超越千言萬語。
布魯赫的名字愛樂朋友相對陌生,但只要聽了他的手筆,心立刻被吸引過去,這就是聲響的魅力,超越千言萬語。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德國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這首樂曲與孟德爾頌和姚阿幸有深深淵源。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德國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這首樂曲與孟德爾頌和姚阿幸有深深淵源。
詳細的敘述搭配清楚的講義,音樂沙龍希望給愛樂朋友們愉悅又充實的週六下午,在開懷中為心靈注入滿滿能量。
詳細的敘述搭配清楚的講義,音樂沙龍希望給愛樂朋友們愉悅又充實的週六下午,在開懷中為心靈注入滿滿能量。
音樂家走過的生命旅程高低蜿蜒,令人感動的、專注的聆聽。
音樂家走過的生命旅程高低蜿蜒,令人感動的、專注的聆聽。
音樂沙龍中關於創作歷史的有獎徵答,是既益智又好玩的遊戲,謝謝大家都踴躍參與。
音樂沙龍中關於創作歷史的有獎徵答,是既益智又好玩的遊戲,謝謝大家都踴躍參與。
音樂沙龍是我們一同分享好故事、好音樂,以及生活美學的地方,每次的沙龍純慧都迫不及待要與大家相聚,聆聽聲音藝術的美麗。
音樂沙龍是我們一同分享好故事、好音樂,以及生活美學的地方,每次的沙龍純慧都迫不及待要與大家相聚,聆聽聲音藝術的美麗。
音樂的形式是創作,也是聆聽時的依據,我們在清晰的邏輯思維裡,將作曲家的意念想法瞭解得更透徹清晰。
音樂的形式是創作,也是聆聽時的依據,我們在清晰的邏輯思維裡,將作曲家的意念想法瞭解得更透徹清晰。
純慧正為好朋友們講述有趣的北萊茵河傳說,這些傳奇和科隆出生的布魯赫有密切關係。
純慧正為好朋友們講述有趣的北萊茵河傳說,這些傳奇和科隆出生的布魯赫有密切關係。
今天聆聽的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是德國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不僅歷史地位重要,音樂本身更是絕美無敵。
今天聆聽的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是德國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不僅歷史地位重要,音樂本身更是絕美無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